(大美秦岭)“朝秦暮楚”漫川关
2019-05-10 11:45:31
  • 0
  • 0
  • 5
  • 0

     

  一条青石铺筑的小巷,一街两边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一声声柔肠软语的问候,一群群婀娜多姿穿街走巷的青春少女,构成了陕南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古镇特有的风貌。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的北国小江南漫川关“南通吴楚、北连秦晋”的“水旱码头”之称。“朝秦暮楚”、“南腔北调”的典故源于此地。漫川古镇是隋唐时期的“天子渡口、皇宫辅道”,是极负盛名的“水旱码头”。有“水码头百艇联墙,旱码头千蹄接踵”的繁盛景象,极度繁荣的商贸,为漫川留下“一街二楼三馆四庙五教”的昔日盛景。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出自漫川关。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1)漫川关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在漫川关西北12公里处有一个地方叫石门子,宽不容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公元前690年左右,楚国为了防御秦国的入侵,在这里设置方城,史称“石门天堑,楚置方城”。朝秦暮楚最初的含义是地域之便,早晨在秦,下午在楚;(2)从春秋开始,漫川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又地处楚国,秦人往往夜袭而来,漫川关人为了生存,早上插秦旗、穿秦服、说秦话。发现秦军撤了,知道楚国部队来了,就换楚帜、易楚衣,讲楚语。朝秦暮楚第二种含义是生存智慧。(3)漫川关自唐安史之乱后,便成为“皇贡辅道”,江淮和荆湘的物资改道漫川关北运长安,是一个南北物资的集散之地,交易量很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商业秩序。考虑装船安全,把上半天让给了楚人,楚人需要的棉花、食盐等生产资料由秦人驮至水码头装船,下午秦人需要的茶叶、丝绸等生活用品由楚人运到旱码头装骡子装马,上半天看到的是秦人忙碌的身影,下午就会看到楚人忙碌的身影。朝秦暮楚的第三种含义是商业规范。

  

   “南腔北调”这个成语源自漫川关标志性建筑——鸳鸯双戏楼。它是全国唯一一座联璧式的双戏楼,南为马王楼(由陕西、河南商帮修建),北为关帝楼(是山西、甘肃商帮修建)。南腔北调是如何在这两个戏楼产生?它又有什么含义呢?


                    


     “南腔北调”的产生源于湖北武汉人自公元600年左右开始在漫川关经商,奠定了漫川关的商贸地位,北方商帮有了做物流的基础。所以在北方商帮联合修建的双戏楼上出现了南腔北调。其含义有四层:(1)感恩:北方商帮在祭马王敬关公时都要在双戏楼上唱大戏,每次都要请湖北商人来听戏,以此感谢湖北人奠定的商业基础。规定在马王楼上唱汉剧、二黄、黄梅戏,在关帝楼上唱秦腔。可以说没有感恩,就没有南腔北调。(2)秩序:南腔北调不是对台戏,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先唱南腔,后吼北调,你方唱罢我登场。(3)激励:南腔唱得好,掌声热烈,那么就会给吼北调的一个激励,相互同台竞技,技艺就会得到提升。(4)关爱:南腔中的黄梅戏是中国京剧的鼻祖,北调中的秦腔是百戏之母;所以不管你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在这里你就一定能找到你自己的乡音。


 

  到古老的漫川关走一走,看一看昔日的留存,在朝秦暮楚之地,听南腔北调,是否颠覆了你对中国成语的认知呢!?走进漫川关古镇,一如走进了唐诗宋词的烟柳画桥,又好似走进了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


   漫川关是湖北省、河南省和陕西省交界的一道重要关口,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坡陡路险。当地民谣“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这里是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因此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2年11月1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在漫川关被国民党军5个师4万余人包围,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领下向敌人薄弱方向北部突围。经过三天两夜激战,牺牲了800多名红军战士,杀开一条血道,胜利突围。这一战关系到红四军的生死存亡,在红军发展史上极其重要。


   漫川古称蛮川,又叫漫川关,这个名称起源于南宋。那时漫川是个富庶之地,加之雄山耸立,沟壑险要,南宋王朝便在此设关守隘,与北方强盛的金国对持。昔日的漫川关曾有“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的辉煌。宋元以后,金钱河水运开通,境内土产山货和江南手工制品均以漫川为集散地。清代以后,由于水运的发展,漫川关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陕南商贸重镇。 

   漫川古建筑众多,老街基本上是清末民国时期遗留下的老房子。穿行在狭窄古旧的街道里,仿佛回归久远的历史,与古人对话。老街依山顺水而建,街道笔直而曲折有度,屋宇高下错综,檐下墙角全为碳墨素描壁画,极为传神,屋檐窗棂木雕精良,古朴大方。

 《山阳县志》记载漫川关当日商贸盛况:“漫川关水码头舟辑如林,货物山积”。上海“国货”和外国“洋货”由汉口或老河口运抵漫川,再通过驮运销往西安、河南、山西。当地居民“十户九经商”,因而,漫川居民的商品意识是从1600多年前就培养起来的。市区内保存至今的“骡帮会馆”、“武昌馆”、“北会馆”、“鸳鸯双戏楼”等古建筑群和“黄家药铺”、“莲花第”等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板铺门”、“蝎子街”、“石子路”无不在叙说着漫川关昔时的繁华和特有的秦风楚韵。

  旱码头是骡帮和船帮交易的中心市场。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会馆交流会,水码头赛龙船,旱码头唱大戏,繁荣商务。商贸流通使得南北文化在漫川充分融合,形成了漫川关独特的文化特征。


                     
   

   骡帮会馆位于漫川古镇中街,坐东向西,现存面积1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戏楼、广场、大殿(马王庙、关帝庙)、武昌馆、北会馆七个部分。国务院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骡帮会馆之山门由马王庙山门、关帝庙山门两部分组成。临街而开,通过戏楼底进入广场。山门左右,各有街房数间,古朴大方,经济实用。

  骡帮会馆之戏楼又称“双戏楼” ,马王庙与关帝庙对面,各有戏楼相向,二楼连缀一体,故称双戏楼。楼下连通山门、广场,方便出入。戏台顶部设有藻井,具有扬声功效。四周木石构件上布满雕饰图案。


  骡帮会馆之大殿(马王庙)是骡帮会馆中轴线主建筑之一。占地面积560平方米,由前殿、上殿与南北厢房组成。屋面相连,形成天井。墙砖上有模印“马王庙”三字。梁架为抬梁式与穿斗式合用,格扇式门窗。梁枋主要部位饰有浮雕。上殿神龛塑马明王像。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陕西、河南骡帮修建,历时七年建成。骡帮会馆之大殿(关帝庙)紧邻马王庙北侧,与马王庙合用一堵山墙,并在上殿山墙间留有券门,门关则一分为二,门开可合而为一。其高低大小及建筑格式略同于马王庙。上殿神龛塑关羽像。光绪十年前山西骡帮所修。

  骡帮会馆之武昌馆位于马王庙南,山墙砖面有模印“武昌馆”三字。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清康熙至光绪年间,湖北江汉一带商贾多次增修。原有戏楼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拆毁。现存建筑有前殿、上殿、天井、耳房,总面积600平方米。明次间装置棂窗木格门,上殿绘有屈原画像。  

  骡帮会馆之北会馆位于关帝庙北,墙砖上有模印“北会馆”三字。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由陕甘骡帮兴建,现存面积380平方米。上殿神龛塑姜子牙像。前殿明间呈凹形内缩,显得高贵华丽。门前有古柏二株。


  新中国成立前后,骡帮会馆被机关、学校和民众占用,部分构件受损。本世纪几经维修,基本恢复原貌。骡帮商会既成历史,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2019年5月初,传媒新锐卢剑利到访山阳县漫川关

  漫川关自有“一水一田八分山”之说。房屋背靠着山,堂门正对着山;太阳上山,他们背着背篓也上山,太阳下山他们抗着锄头也下山;挖山吃山,吃山挖山。这山虽比不上华山之挺拔,泰山之巍峨,黄山之峻峭,峨嵋之秀丽,却好似浓缩了这些名山之精华,你也说不清它具体像哪座山。但座座山岭,层层山峰,皆藏雾中,若隐若现。一次诗人贾岛途经此地,站在山顶,遥指前面一座山,问不远的一个禅师:“天黑就能到吧。”禅师只是微笑,末了,摇摇头:“恐怕你是明黑都到不了呦!”诗人不信,抬步便走,结果走了三天三夜。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没有一里平;犹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这就是贾岛途经漫川关时写下的诗句。百般图景,万般想像,都在这诗里。这山虽不是名山,却有故事。漫川关街道日夜都让山护卫着,还常在山的怀里撒娇。西南方向各有一个缺口,那是靳家河和金钱河远征的出路。从漫川关向西行至2.5公里处,有一山的中间露出一豁口,豁口的三面就像刀切一般。山腰有一四四方方的巨石,正好和豁口一般大小。

而今的漫川关人,既有北方人的剽悍耿直,又有南方人的温婉多情,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巧言善语,孝老爱亲,重礼仪。家家后生英俊多才,户户姑娘水灵聪慧,著名作家贾平凹也不由的称赞陕西美女在漫川。

   漫川的土著人来自全国各地,既有闽浙湖广前来经商的后裔,又有豫皖川鲁逃荒流散者的族人,更有甘肃宁夏南下的回民,还有文革时期下放干部的后代。这种“万国来朝”的人口状况使漫川人形成豁达开朗、兼容并蓄的传统美德,他们和睦相处,热情好客,重礼尚教,不但饮食起居自成一体,言谈做派也独具特色。

   漫川人说话口音特别,口齿清晰,语音清丽,儿化音多,婉转悠扬,他乡相遇听见漫川话便倍感亲切。漫川人交往办事极为委婉,往往先饶弯子作铺垫,慢慢切入主题,生怕因言语冒失而伤害他人,把事情办砸。要领略漫川话的美妙须在饭后茶余、酒酣耳热之际,一群人围坐,一串串谚语俚言和四言八句脱口而出,字字如珠,说者唾沫四溅、神采飞扬,听者缄口呐言,如聆仙乐,其情其景美不胜收。



    漫川关,青山绿水,鱼肥稻香,风景如画,被誉为商洛的“小江南”。曾有邻县一和尚来此,转悠一圈,满脸疑惑,便问:“这是哪个县城啊?”漫川关人爽朗一笑:“这是山阳第二县城!”(卢剑利)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