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提“秦岭四宝”了,“秦岭六宝”已经成为陕西新名片!
2019-09-10 03:57:06
  • 0
  • 0
  • 7
  • 0
  


  2019年8月2日,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在西安发布。“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原型的卡通形象“朱朱”“熊熊”“羚羚”“金金”为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吉祥物。

  但此次全运会“四宝”吉祥物发布不久,即有社会各界提出质疑,早在2017年3月21日,中央主流媒体新华网就曾向全球播发一则消息:《“秦岭六宝”成为陕西新“名片” 新增林麝、金钱豹》,以下是消息全文:

   新华网西安3月21日电(记者刘彤)记者21日从陕西省林业厅了解到,近年来陕西林业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日趋完善,秦岭野生动物种群类别及数量均保持增长。目前,林麝、金钱豹也加入到了“秦岭四宝”行列。“秦岭六宝”成为陕西新的“名片”。

  陕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说,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陕西在秦岭地区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约50.5万公顷,逐步形成秦岭自然保护区群。

  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是世所共知“秦岭四宝”。李三原说,秦岭大熊猫头圆更像猫,且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陕西人把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

  2011到2014年“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秦岭地区野外生存大熊猫约345只,占全国的18.5%,比十年前“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结果的273只增加了两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由10年前的34.7万公顷增加到36万公顷。2015年陕西大熊猫人工繁育创史上最好成绩,成功繁育5胎6只大熊猫。

  紫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后,积极带动当地社区群众发展林麝养殖产业,目前陕西林麝的人工养殖存栏数量达7640只,位居全国第一。豹在陕西省曾经有一定数量。1979年的皮张收购量达140余张,此前由于森林采伐,栖息地锐减,陕西全省的现存平均分布密度0.008只∕k㎡,栖息地总面积30948k㎡,目前陕西全省数量为250只,以黄龙山分布密度最高,其次为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地,秦岭以北至黄土高原南缘密度最低。(完)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5年《西部网》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其实早在2015年11月,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陕西第四大新闻媒体《西部网》就专门刊发了《走进秦岭自然保护区 探寻“秦岭六宝”新生活》的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8年4月,陕西省委机关报纸《陕西日报》发表新闻消息明确: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林麝、金钱豹是世所共知的“秦岭六宝”。“秦岭六宝”也是陕西的“名片”。秦岭是“物种基因库”,近年来“秦岭六宝”的种群和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熊猫种群超过366只,其中野外种群超过345只,栖息地面积达540多万亩,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和数量增幅居全国之首。 

 

  2018年8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金学林接受新闻记者专访时说,从“秦岭四宝”变“六宝”,除了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增加了金钱豹、林麝,反映了秦岭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金学林说,随着老虎的消失,豹如今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从生态平衡角度来说,豹群的存在能够抑制其所在区域内其他动植物数量,使得一个区域内的生物数量达到合适比例。在生态平衡过程中,拔高金钱豹的地位,凸显其生态调整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目前,秦岭金钱豹约有250只。

  林麝原本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啥后来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金学林说很多名贵药品中含有麝香,秦岭是我国中部麝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早期大都通过猎杀林麝的方式获得药材,然而猎杀过程中却很难分辨雌雄幼,获得一个麝香包最少可能会猎杀三只林麝,而且以前的猎杀是无序的,这就导致林麝数量锐减。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例,1983年调查显示保护区3万公顷面积内有林麝约500只,1998年锐减至不足50只。“物以稀为贵”,2002年10月,林麝被提升为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陕西林麝养殖也为全国第一,林麝数量达到5000多只,占全国总量70%以上。秦岭林麝种群数量也在快速恢复。

   提到对秦岭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金学林表示,要处理好地方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近几年已经实施的领导干部生态离任审计,对秦岭生态保护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需算得更细更准。

  陕西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52个,总面积近1650万亩,占全省自然保护地的84.7%。我省稳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得批复,秦岭国家公园、桥山国家公园正在加快申建。

   2019年1月,新华社《瞭望》曾发表题为《秦岭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如何?》的深度报道,文章指出:陕西省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秦岭野生动物最有效的经验。它保护了陕西全省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形成了种群兴旺的发展态势。朱鹮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3000余只,其中野外种群达2600余只,栖息地面积达2100多万亩,被国际保护组织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大熊猫种群超过367只,野外种群由10多年前的273只增加到345只,野外遇见率、数量增幅和密度居全国之首,栖息地面积达540多万亩,秦岭被称为“世界大熊猫保护旗舰地”。羚牛和金丝猴数量也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000只和5000只。在秦岭山中,近年能直观感受到林麝、野猪、鬣羚等数量不断增加。林麝、金钱豹也不断“添丁进口”。林麝种群近20000只,栖息地面积达4800余万亩;销声匿迹多年的金钱豹再次出现,数量也增加到250余只,“秦岭六宝”已成为陕西的新名片。

  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对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吉祥物设计者提出建议,认为其在设计全运会吉祥物时,应该设计“秦岭六宝”元素,因为早在三年前,秦岭四宝已经变身“秦岭六宝”,从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宣发中我们很清楚能看到、了解到“秦岭六宝”的具体信息,建议这位设计大师应该好好学习关注一下新闻报道与秦岭生态环保知识,更有批评者提出:这位很有文化实力的设计者(据说是西安美术学院主要领导、曾为全国美展设计奖项获得者)竟然也干了一件很“没文化”的大事,“秦岭六宝”未能进入2021年全运会吉祥物,着实遗憾!

   笔者认为,从2018年以来,因“秦岭违建”,陕西成为中国的“风口浪尖”,负面形象众多,而由此引发的秦岭生态环保问题举世瞩目。加之秦岭环境保护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格局。2021全国运动会能在陕西举行,如果把“秦岭六宝”预先考虑进入2021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元素设计理念,取其六宝之”六六大顺“之意,从政治意义、秦岭环保、人文情怀等诸多因素来考量,把“秦岭六宝”作为两年后举办的全运会吉祥物,这点对于提升陕西整体新形象、加大秦岭生态环保宣传力度、树立陕西新名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政治与文化影响力不言而喻。

  在最近笔者参加的多次政府会议中,仍有不少官员还在大讲特讲“秦岭四宝”,孰不知“秦岭六宝”已经成为陕西新名片。

  由此,牵引出陕西省各级层面,特别是秦岭生态环保与宣传教育部门对“秦岭六宝”生态环保知识普及的不够及时与准确,应在此下大力面向社会各界广泛来宣传“秦岭四宝”已经变身“秦岭六宝”的宣发推广工作。

  秦岭是我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峰峦起伏、森林茂密,是维度分部最北的亚热带生物宝库。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都分布在此,秦岭素有“动物王国”的美誉。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渐变好,还有另外两种珍稀动物加入了秦岭大家庭:金钱豹、林麝,从今往后他们是“秦岭六宝”,我们一起来走进“秦岭六宝”的世界。

 “国宝美人”大熊猫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秦岭大熊猫头圆更像猫,且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陕西人把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


“逗人喜爱的”金丝猴

陕西秦岭的的川金丝猴为体型中等猴类。鼻孔向上仰,颜面部为蓝色,无颊囊。颊部及颈侧棕红,肩背具长毛,色泽金黄,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680mm,尾长685mm。用前肢攀缘,后肢极富弹力,四肢配合,动作快速敏捷,是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 

“六不像”羚牛

羚牛别名金毛扭角羚、白羊。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活脱脱是个“六不像”。 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

羚牛常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喜群栖,冬季为小群,夏季则聚10头以上的大群。共有四个亚种,秦岭亚种分布于陕西、甘肃。

陕西羚牛分布于秦岭中、西段的长安、柞水、宁陕、周至、佛坪、洋县、勉县、太白、眉县等县。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有羚牛4418-5720头。陕西省人民政府1982年划定羚牛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了管理机构。

“吉祥之鸟”朱鹮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

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1981年5月23日在洋县姚家沟发现7只野生朱鹮,同年6月成立朱鹮保护小组,1983年3月成立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1986年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2001年9月成立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省级),2005年8月9日,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秦香”林麝

林麝是麝类的一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属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天然麝香目前实行配额制度。

林麝在国内的分布范围较广,全国野生林麝分布于四川、陕西、西藏等14省(自治区),数量在29520-36700只,其中陕西野生林麝数量在4000-4500只。我省境内的秦巴山区是林麝重要的分布区和优质麝香产区,所产麝香特称“秦香”,历来以其高品位、高纯度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大型猫科”金钱豹

金钱豹在豹属的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密布许多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点或斑环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低山、丘陵、中山及高原山地的森林、灌丛地带均有活动。栖息地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最高可达3600m,一般栖于森林茂盛的峭壁山洞、树叉或草丛中,极其隐蔽。豹在陕西省曾经有一定数量。近年来由于森林采伐,栖息地锐减,陕西全省的现存平均分布密度0.008只∕k㎡,栖息地总面积30948 k㎡,全省数量250只。以黄龙山分布密度最高,其次为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地,秦岭以北至黄土高原南缘密度最低。(卢剑利)

----------------------------------------------------------------------------------------------------------------

  传媒新锐卢剑利,男,1973年4月生,西安市长安区人。从事新闻文化与书画传媒事业30年,中国当代新闻文化传播新锐人物,资深新闻媒体人。中国致公党党员。迄今为止已经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6000余篇,先后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晚报西北协作区新闻奖、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新闻奖、陕西新闻奖、西安新闻奖、陕西日报社社级新闻奖,两次入选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专家500强”行列。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致公党陕西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兼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政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西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

  繁忙新闻采编工作之余,临池不辍,成绩显著。书法作品先后参加了争奥运“长城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美术摄影大赛、“淮川杯”全国中学生书法大赛、“希望杯”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五台山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1993年国际青少年书法邀请赛,“新潮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日硬笔书法邀请赛、《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书法,美术,摄影大型展览均获得奖励和证书。部分书法作品入编《中国书画精品集》、《全国书画精品大全》,《20世纪中国书法博览大全》。有众多理论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新闻战线》、《西安晚报》等报刊。目前博宝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华夏收藏网、世界名人书画网、中国经济网、价值中国网、博客中国网、凤凰网都建有卢剑利的个人专栏。

 长期从事新闻传媒与书画文化传播事业,著述颇多,长期聚焦名人与书画、大家与书画事业,组织策划展览赛事活动不断,在书画传媒界有一定影响力。著有散文集《大美秦岭》、杂文集《砚边杂谈》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