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建言)关于发展秦岭地区“观鸟旅游"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与脱贫的思考
2018-04-27 23:49:26
  • 0
  • 0
  • 3
  • 0

               

                                                              秦岭珍禽

            

                                                          秦岭珍禽


              

   每年四月中旬开始,地处"秦岭之心"的陕西秦岭地区的宁陕县、洋县、佛坪等县的自然观鸟台就吸引来全国各地的拍鸟爱好者,除了被誉为“东方蜂鸟”的太阳鸟外,还有绿背山雀、北红尾鸲、领雀嘴鹎、黄眉柳莺等50多种珍贵鸟类。

    2009年中国出现一种具有创意的观鸟方式:鸟类爱好者聚集在当地人专门安排和管理的池塘周围观察鸟类活动。2017年,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和西南林业大学开展的研究显示,在该保护区内的百花岭村汉龙合作社,池塘观鸟活动已占到当地从业家庭收入的70%。这种模式能使观鸟旅游业以将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发展。   

 近年来,随着观鸟热在国内日渐兴起,“观鸟族”轻装简行,到大自然中感受“人鸟相观”,在很多鸟类丰富的国家,观鸟早已成为带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产业,其活动人数已超过狩猎、钓鱼、高尔夫等时尚运动,通过观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百亿美元计算。陕西秦岭地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得百鸟栖息,因而秦岭地区的观鸟活动正在经历从本地化观鸟向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一部分的范式转变。  

       

   在陕西的秦岭地区鸟类格外受到上苍眷顾。2002年5月至2006年10月,有关部门组团专家对秦岭(陕西地区)6个市、23个县和10个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鸟纲种类、分布变化进行了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共分布鸟类435种,隶属17目66科,与2001年资料比较,本研究记录的鸟类种类大为增加,其中属陕西省鸟类新纪录62种,秦岭区域鸟类新纪录14种,鸟类分布区域有由南向北移动、由较远地区向秦岭移动倾向。 这说明陕西秦岭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鸟类资源条件,也拥有深厚的发展潜力。

   直到现在,许多国人对鸟类的认识仍停留在对鸟类资源的利用甚至是食用这种功利的层面。如果不曾通过望远镜观察一只鸟,恐怕很难体会观鸟人痴迷的原因。对于观鸟人,那是另一个世界,他们沉迷于其中,体会到不为外人道的美感。观鸟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旅行视角,将自然界看成心灵可以享受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等待开拓、能够带来收益的资源。但不容置疑的是,观鸟是一项标准的生态旅行方式,它的核心是探索发现鸟类、进而理解和善待自然的过程,真正的观鸟人越多,对鸟类及其栖息环境了解得越多,也就会越能善待大自然,环保理念也会日益深入人心。“观鸟”这一概念需要从物质的层面上升到文明的层面,突破传统的价值体系,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观察维度与视野。这应当成为陕西秦岭地区发展观鸟旅游和观鸟产业的价值先导与前提。

   观鸟旅游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方面面,随着陕西秦岭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大发展,观鸟旅游成为县域旅游业增长的新亮点。  为此建议省上的林业、旅游、环保等部门应当以科学方式进行规划,认真调查和评估观鸟生态旅游资源,充分考虑陕西秦岭地区生态市场的中远期开发,恰当地选择开发模式,加强秦岭自然保护区观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观鸟线路的策划。通过合理布局、得当开发,让生态观鸟旅游经济和资源及环境保护教育协调发展,让秦岭地区继续成为鸟的天堂。

               

  (一)统筹规划,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众所周知,观鸟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很多人认为观鸟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鸟类正常的生存空间,但国内外开发观鸟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证明,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开发得当,观鸟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经济等协调发展。  

   1、统筹规划规划、合理布局。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的形式之一,在其开发上比起其他资源更具严格和科学的要求,因此在观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学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处理好发展旅游与保护鸟类正常生存空间的关系。要认真调查和评估资源,分析秦岭诸多自然保护区观鸟区的环境承载力,严格遵守生态旅游的原则,合理安排观鸟线路,限定游客的接待量,对重要的生态核心区,禁止任何开发,严格控制人工设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将观鸟旅游的发展对鸟类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2、强化法制观念,严格规范观鸟旅游。前中国还没有一部有关生态旅游的专门法律法规,生态旅游依据的是其他非专门性法规,执行的是传统旅游中的相关规定,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决策和规划设计存在随意性,开发奉行经济 效益至上 ,极不利于观鸟旅游、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制定生态旅游行为规范和标准,建立生态旅游的监控和评估系统,建立强有力的生态旅游法制体系,严格规范观鸟旅游的发展。在陕西秦岭地区的“观鸟”旅游活动可严格按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执行,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野生动植物种类、分布情况,依法编制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并符合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加强地区跨部门合作,实行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 ,保护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为鸟类营造了最佳觅食、栖息的生存环境。

 3、加强市县乡村组织参与力度。发展观鸟旅游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当地乡村的参与,实践表明生态保护区的开发经营多数是外来者,当地群众不从中受益,他们就会继续产生破换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所以当地乡村组织参与在发展观鸟旅游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广大群众成为受益者,他们就会改变以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产生方式,并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区的责任。建议秦岭地区的有关市县积极探索通过观鸟旅游推动精准扶贫,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促进观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参与。比如企业出钱,乡村出地,共同建设观鸟点;有多余房屋的农民,可以建设民宿民居;有养殖经验的村民可以多养土鸡土鸭卖;村里还可以优先安排贫困户为鸟友们运送笨重的摄影器材,赚取劳务费等等措施来推动秦岭地区观鸟旅游产业的兴旺发达。

           

           

 (二)积极发展生态观鸟产业,积极培育,抢占先机,促进生态增绿、学生增智、农民增收,可谓多方共赢。

  1、建立观鸟会或观鸟旅行公司,培养职业化的专职“鸟导”,设计观鸟线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野外观鸟活动;。由于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不同,产生不同的消费倾向。要针对不同的旅游者,设计不同的观鸟产品和线路,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实现分级控制,不干扰鸟类的正常栖息。 例如:针对学生群体,推出鸟类科普游;针对徒步爱好者,推出徒步观鸟游;针对科研人员和摄影,推出特色观鸟线路等。同时也可以推出观鸟相关的特色活动。如:秦岭鸟类摄影展,鸟类鉴别科普比赛等,打造秦岭观鸟特色品牌,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每年的爱鸟周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教育活动,在候鸟迁徙过秦岭地区期间,举办观鸟节,打造秦岭生态旅游新名片;     

 2、观鸟旅游的发展除了依托于丰富的鸟类资源,还需要综合能力较高的从业人员,这类人员要有丰富的鸟类鉴别、鸟类分布、鸟类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具备生态环境变化检测和保护知识,同时要有旅游市场开发和产品的促销能力。在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增加生态旅游、鸟类识别及生态环保等的课程,让学生为今后从事观鸟生态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知识。可以从林业、农业、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毕业生或者工作人员中吸收人才从事观鸟区的保护和向导工作,在他们掌握现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旅游、政策法规以及观鸟知识的教育培训。可以从内地其他省市聘请鸟类学和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当地居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资格认证,通过考核的人员承担观鸟活动区的向导服务和环保工作,一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也减少和聘请专业人才的劳动成本。 
  

          

  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以百鸟为主题,集观赏、科普、休闲于一体的专业鸟类生态观赏乐园,以此拉动秦岭地区“鸡鸟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护鸟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开发结合起来,在生态旅游景点与林果产业园区等合适地点放置人工鸟巢、设置野鸟投食点,在河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内设立鸟岛、鸟亭,吸引鸟儿安家落户。开展观鸟旅游除了建设观鸟台、防护栏、游客休息区等基础设施外,还应购置望远镜、鸟类鉴别图册等专业工具,观鸟区还需要印制环保宣传册、观鸟导游解说图册。此外,观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注重与当地环境的协调性,除了服务和观鸟必备的基础设施外,严格控制其他人工设施,避免基础设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种人鸟和谐共处的诗意画卷肯定会不断呈现,观鸟也将成为陕西生态旅游新尚。 (卢剑利 )

--------------------------------------------------------------------------------------------------------------------------------------------------------------------------------------

   卢剑利,男,1973年4月生,西安市长安区人。从事新闻文化与书画传媒事业30多年,中国当代新闻文化传播新锐人物,中国致公党党员。现为中国致公党陕西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西安市政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西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杂文学会、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会员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